具竝模《魔法麵包店》.jpg

 譯自:위저드베이커리

 作者:具竝模구병모 , 1976─〕

 譯者:張琪惠

 類型:奇幻

 出版:天培文化│2013年11月01日

 連結:博客來讀冊生活

 總結:情節有些灰暗,得先調整好心態看這一段不算光明的故事。

 不負責任の私人評分表:「水準之上」★★★☆

 

文/起司貝果

如欲轉載、引用請先告知且註明出處和作者。嚴禁鑿盜圖文,違者必究。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 彼得潘症候群〔Peter Pan syndrome〕是個心理學名詞,源自於丹.凱利〔Dan Kiley〕在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書《彼得潘症候群:不曾長大的男人》〔The Peter Pan Syndrome:Men Who Have Never Grown Up〕。用來描敘一個在人際關係、社會與家庭互動中未成熟,具兒童心態的成年人。

感謝天培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 灰白色處即涉及重大劇情內容,其餘皆可安心觀看服用 ※

光看書名,我想像《魔法麵包店》是宛如《深夜食堂》或《蝸牛食堂》那般,帶著療癒氣息的溫暖小品。夾著火腿切片的可頌、散發清淡香草味的貝果,以及彷彿融化在舌尖的糖霜顆粒,這些描述都不禁引人肚子悄悄鼓噪著,好想抓個美味的杏仁甜派、草莓蛋糕或布里歐修麵包來嘗嘗。不過,隨著劇情深入少年日常點滴,你發現真相竟是如此苦不堪言。面對年幼失恃、父親即娶了後母進門的他而言,生活非但沒有過得比較平順,反而還四處充滿猜忌與險惡。為什麼人類會這麼糟糕呢?這是我看《魔法麵包店》最常反覆叨念在心底的一個困惑。

《魔法麵包店》有著真實的魔法當作背景。這家位於社區公車站附近,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麵包店,外表和一般店面無異,只是訂單量或宅配貨車輛絡繹不絕的景況,偷偷預告了這間店不如表面單純。實際上,店裡所販賣的商品,諸如「惡魔的肉桂餅乾」、「心靈卡士達布丁」、「破碎之心鳳梨瑪德蓮蛋糕」等等,都具有神奇且驚人效力。少年在此過渡的期間,就看到無數男女為了滿足私慾而訂製下單,也體會到了不經思慮的惡意會造成什麼樣恐怖後果。

藉由少年之口,書裡不斷出現一段苦澀告白:「我只是碰巧在那裡罷了」,這是每當他遭到無情鞭打,或成了莫名的出氣筒後最常浮現的想法。這個觀念根深蒂固。一開始,我也為少年總得遭受眾人責難而深感同情。口給的殘缺不是他願意的,連同母親驟逝、父親卑劣的行徑、後母蠻橫不講理,以及被毫無血緣關係的妹妹陷害等等,這些都不是他所能選擇的事。但在少年進入麵包店尋求短暫庇護的時候,神秘的麵包師傅說了一昔「善惡終有報」的話,才讓我幡然領悟,原來問題並不是背轉過身、消極抵抗就能解決的。只要身為人,就得承擔起義務和責任,而不管那是好或壞。

《魔法麵包店》裡所提出童話典故,比如《白雪公主》、《糖果屋》、《灰姑娘》之類,都是藉此表明想逃離現實的「彼德潘症候群」。我非常明白少年的無辜和可憐之處,但他自始至終抱持的觀念有正確嗎?如果一開始不是拿井水不犯河水的態度,讓彼此的感情漸漸生疏、冷漠,最後的事態發展會不會來得好一些?不至於到如此無可挽回的地步?而試讀本故事亦在少年即將倒轉時光時斷尾。

這時,我不禁開始腦力激盪,到底回到過去哪個時間點最為完美?哪時是命運開始失控的時機?思索這些都讓我頗為苦惱。因為回到以前並不是那麼輕鬆,它的設定有諸多限制,你不可以改變既定宿命,而且會忘記後面所發生的事,種種加乘起來都是對自己或他人人生,可能引發劇烈突變。深知這一層利害關係的少年,在面對猝不及防的傷害時,會怎麼抉擇?這是出版社給的一道難題。

仔細思量下,以私心而言,我會覺得少年會來到繼母剛臨門的時候,勇敢地設法敞開心懷,跟他們一同歷經苦樂,完成一家人該有的攜手扶持。因為對無法阻止父親失足,和挽救母親性命的方程式而言,這個解題方法是最為美好的浪漫幻想。反之,若要以現實作為考量,我認為連同失去過往記憶的少年則很難去實現該做的。他可能會回到過去,重溫一段快樂時光,但同樣無法克服的心境又會讓他經過一段辛酸日子,只是在聞到麵包香,或路過「魔法麵包店」時會感到一股熟悉,但就只能這樣錯過了。雖然殘酷了點,但無法時光倒轉、只能於遺憾裡彌補,這才是我們一般人最為深刻的成長體認。

 

人們需要有個可以責怪的對象才會覺得舒服。

 

延伸閱讀

孔枝泳《我們的幸福時光》我們的幸福時光/孔枝泳

 

arrow
arrow

    起司貝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