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琳.胡佛《離開悲傷之後》

 譯自:Slammed

 作者:柯琳.胡佛〔Colleen Hoover〕

 譯者:盧秋瑩

 類型:愛情│青少年

 出版:三采文化│2013年11月01日

 連結:博客來讀冊生活

 總結:分手又復合,復合又分手的戲碼讓人看的有點膩。希望主角個性能再成熟些。

 不負責任の私人評分表:「加油好嗎」★★

 

文/起司貝果

如欲轉載、引用請先告知且註明出處和作者。嚴禁鑿盜圖文,違者必究。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 尬詩〔Slammed〕:興起於八年代的美國運動,主張以形式、主題、內容不拘的方法向群眾發表自己的詩作,藉此表達自我情感和主見。

 
感謝 三采文化 提供試讀機會

※ 灰白色處即涉及重大劇情內容,其餘皆可安心觀看服用 ※

在台灣男作家肆一的《想念,卻不想見的人》一書中,有篇〈他,是妳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念頭〉是這麼形容愛情的:「人是會欺騙自己的動物,常常理智還想要說謊,但感情卻跑在前頭。」──而這也可以用來形容《離開悲傷之後》,陷入感情漩渦中的男女主角,彼此間想愛又不能愛的矛盾狀態。

劇情裡的湖兒與威爾,他們的生活背景其實還挺相像的:兩人都同樣遭逢喪失至親的哀慟。前者才剛在適應如何渡過這段難捱期,而後者則是選擇一肩扛下教養弟弟的重擔。

在剝開這層關係之後,初來乍到密西根州過嶄新生活的湖兒,遇見了理想中的戀人威爾時,也才能為他的辛苦和驟失雙親感同身受,進而備感疼惜。

隨著兩家人的弟弟友誼越顯親密,主角們的感情也逐漸升溫,不僅可分享詩的創作,也連帶能對喜愛的樂團作交流。不過,現實的打擊卻接踵而至,迫使雙方因男方的身分而痛苦分離,書裡佔據最多篇幅的,就是他們壓抑情感的一面。從字裡行間,他們的眼底和舉手投足,你都可感覺的出對彼此的渴望。

雖說《離開悲傷之後》隸屬「新成人小說」New-Adult Fiction〕,談的大多是青少年邁入成年社會門檻所經的挫折與悲歡,理應很適合早已遠離少女時代,不識情滋味階段的起司貝果,但坦言說,整體給予我的共鳴點還是弱了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鋪陳比例失焦。即便書裡的兩情相悅,多了很多為現實而不得不妥協的片段,但戲碼還是頗為言情,讓我看不太出來那認真為家人,或成熟放手的思想,比較多的是欲拒還迎的場面。

該怎麼說呢?明明上一句才鐵口直斷老死不相往來,偏偏下一秒就又打得火熱,這點離奇轉折看在理性的我而言,不僅著實突兀,還有點摸不清頭緒。而且,不過才忍耐個一年半載,但卻像天崩地裂般,我覺得這種情緒明顯就很幼稚。

然而,可惜的地方不只這些,還包含作者在兩人相互吸引的解釋上帶有含糊。雖然愛情真的是沒什麼道理可言,但比起一見鍾情式就點燃的的愛火,個人還是覺得藉由理念和價值觀來取得謀合會更為合理些,畢竟這也正是他們可以惺惺相惜的原因之一;次之,即使《離開悲傷之後》的最大宗旨是談如何「面對死亡」這件事,但其實親情的比重成分還是比愛情來的少很多,如果能再抓緊住主題,不再那麼專攻他們剪不斷理還亂的藕斷絲連,我會覺得《離開悲傷之後》對於「失去」的描述,可能會來得更加引人共鳴,而非淡薄的兒戲。

 

失去一個人後,記憶變成很痛苦,直到悲傷的第五個階段,對他們的記憶才不再那麼痛──記憶變成正面的,你停止想起那個人死了,改而想起他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事。

 

 

延伸閱讀

約翰.葛林《尋找阿拉斯加》 尋找阿拉斯加/約翰.葛林

 

arrow
arrow

    起司貝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