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斯.霍夫曼《勇者不懼:拯救福特,企業夢幻CEO穆拉利》.jpg 譯自:American Icon:Alan Mulally and the Fight to Save Ford Motor Company

 作者:布萊斯.霍夫曼〔Bryce G. Hoffman〕

 譯者:許瀞予

 類型:商業│企管

 出版:寶鼎│2014年02月03日

連結:博客來讀冊生活

總結:書很厚,將企業的失落與成功過程描述的鉅細靡遺,看時要有點耐心。

不負責任の私人評分表:「逢人推薦」★★★★☆

 

 

文/起司貝果

如欲轉載、引用請先告知且註明出處和作者。嚴禁鑿盜圖文,違者必究。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mpany〕,由亨利.福特於美國密西根州迪爾伯恩創立,是一間生產汽車的跨國企業,早期以高效率、高工資及低售價的結合成功打入市場,此產業觀念在後來被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sci , 1891-1937〕稱為福特主義。

 

感謝寶鼎提供試讀機會

 

※ 灰白色處即涉及重大劇情內容,其餘皆可安心觀看服用 ※

「底特律」是美國密西根州最大的城市,也是重工業製造中心,尤其在最景氣蓬勃發展之際,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以及克萊斯勒──總部更設立於此。不過,昔日象徵繁榮、顯貴的汽車產業好景不在,早已於一波又一波的經濟衰退中,被高油波動和金融風暴等各種危機擊潰,步向日落西山。

如今,曾統治著這塊大餅的跨國企業紛紛掛冠求去,最後不是落魄地向政府請求金援,不然就是得連國家挹助都沒有的情況下,帶著被併吞抑或收購的屈辱,被清算總資產,但為何在一片哀鴻遍野裡,曾被最不看好的「福特汽車」最終能殺出重圍?從信用等級降為垃圾債券跌宕中,與破產邊緣的谷底翻盤,一舉躍上舞台,開出一季優於一季的財務紅單?勇者不懼:拯救福特,企業夢幻CEO穆拉利》描述的正是這樣一個東山再起,又激勵人心、深富鞭策效力的真實故事。

作者布萊斯.霍夫曼身為一位獲獎無數的記者,相當懂得羅織重點,不僅條理分明的從創辦人亨利.福特一手創立王國開始講起,也帶出了陳腐、守舊的企業文化,是如何讓這道爛瘡變成惡瘤:為了保證權力在握,所以眾加高階主管玩著雙面遊戲,在本該據實以告、研討未來行進方針的會議裡,每個人都想盡辦法作假、推卸責任。但是,無孔不入的遺毒不只是內部互揭瘡疤的詭異狀態而已,包含董事會的介入、勞資糾紛、裁員,乃至外部訴訟、顧客對產品失去信心等種種因素,都是對這品牌一次又一次無情的沉重打擊。

書裡,曾經不只一次提起複雜的人事角力與政治鬥爭,由作者的許多訪談資料中,看得出扎實的情報蒐集和查證工夫,能讓讀者感同身受體會絕地逢生的陣痛過程,是多麼不容易。

從初始「福特汽車」研發新車款的品質不彰、設計平庸、控管失當等緣由,到後來賈克.納瑟失敗的多角化策略等,我們越深入了解,就越覺得改造這頭傷痕累累的野獸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雖然在此期間,執行長歷經轉手,不是沒人興起過力挽狂瀾的念頭,或想拯救越漸沉淪的福特企業,但面對根深柢固的陋習、弊端,大家還是選擇裹足不前,無奈停滯在自己的小圈圈裡,不然,就是魄力不夠遭到重重阻礙,這點從不同以往的福特家族成員──比爾.福特──的負隅頑抗中,最能道盡一切。

頂著「波音救星」頭銜,艾倫.穆拉利這位帶領「福特汽車」轉虧為盈的角色,首先也是和前人一樣遭到許多質疑,這龐大聲浪不僅是來自福特家族背後的壓力,還有公司上下同仁的疑慮。誠如書裡所說的,在以陽剛為風氣的產業裡,你必須夠強悍才能在這股汙濁中倖存,然而,這位厲害的領導人,顯然也跟許多引領龍頭的CEO相同,不斷做出旁人深感訝異的決策,包括重新整頓萎靡不實風氣、合併資產、將眾多車款淘汰,做出顧客想要的產品等等......,這由上到下的一連串改革計畫,讓穆拉利證明自己並非只是口說無憑的空降兵,縱然沒有實際在汽車產業經過任何磨練,但走馬上任的他卻以自身膽識和獨到剖析,顯現出執行長宏遠的眼光,一一看出弊病並具體執行了整合,大刀闊斧地展現決心。

也許我們沒有主角擅用團隊合作的技巧,也沒機會做出動輒牽動數億美元的重大決定,但穆拉利令人激賞的地方,不僅是他在旁人看不出危機時就可遏止災難的才能,或是讓彼此勾心鬥角的力量消滅,最後齊心協力為公司整體福祉的化腐朽為神奇之力量,最讓我佩服的,是他在現實窒礙難行時,卻能不畏困境的勇氣,而那正是每個人不用靠先天,倚恃後天訓練就能擁有的。這是我學到最為寶貴的一課。

 

「我們在家裡的每件事都具有高度競爭性,」比爾回憶道。他描述紙牌或其他小遊戲在他家如何變成競賽。「即使是晚餐後簡單的遊戲也會轉變成一場割喉戰。在我們家不會有優雅的勝利者,也不會會風度翩翩的失敗者。」

 

延伸閱讀



 

雪柔.桑德伯格《挺身而進》 挺身而進/雪柔.桑德伯格

 

arrow
arrow

    起司貝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