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瓦倫堤《底片的真相》 書名:底片的真相

 譯自:Broken Soup

 作者:珍妮.瓦倫堤〔Jenny Valentine〕

 譯者:王淑玫

 類型:懸疑|療癒

 出版:幼獅文化|2012年10月01日

連結:博客來讀冊生活

不負責任の私人評分表:「水準之上」★★★☆

 

文/起司貝果

如欲轉載、引用請先告知且註明出處和作者。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 西元1839年1月9日,由法國畫家達蓋爾〔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 , 1789-1851〕發明的世上第一台照相機正式問世,同年8月19日發表的「達蓋爾照相術」亦被當代稱為革命性的攝影技術。
  • 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乃法國攝影術和印刷製版發明者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 , 1765-1833〕於西元1826年夏天在實驗室中製成,現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收藏館中。

感謝幼獅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 灰白色處即涉及重大劇情內容,其餘皆可安心觀看服用 ※

《底片的真相》在2008年分別入圍英國最大連鎖書店Waterstone's童書文學獎、柯斯達童書獎和英國圖書信託基金會青少年小說獎及曼徹斯特圖書獎初選,是珍妮.瓦倫堤著作的4部中長篇小說中最受好評的作品,由於筆者沒看過其他,所以無法多作比較,僅就本書評論。

美其名為青少年讀物的《底片的真相》雖不像述說校園暴力人性腐敗的《巧克力戰爭》來得醜陋震撼,但骨子裡依舊是不折不扣的成長小說,即使內容不若《哈利波特》奇幻驚險、場景不比教化革命廝殺的《飢餓遊戲》來得壯闊,卻帶來更多探討空間,因為它談的是生死、家庭和孤寂,也是我們人生必經的旅程與課題。

死亡是很嚴肅艱澀的詞彙,不管是對小時候或現在的起司貝果而言都是,只不過階段不同,心態也不盡相同罷了。呃,我姑且這麼比喻好了──死亡帶來的沉重是跟年齡呈對比成長的,這是早已成年卻又不夠成熟足以應付的我所得出的結論。

對3歲無知的我來說,死亡僅代表抽象名詞,沒有遺憾、哀嚎與怨懟等情緒作祟,憑有的不啻是眼看死人蓋上白布、棺木灑滿塵土、道士唸咒誦經這些表面記憶,等到過了害怕死者於夜裡甦醒、蛻變為張著血盆大口的殭屍的幼稚年紀,我這時才能隱隱理解當初大人們噙淚傷悲的理由為何,慢慢體認死亡意味著接受對方永遠消失的事實。原來,被迫緘口的不僅是心臟失去跳動用途的人,連活人也是,他們僅能選擇以沉默應對,將字句抽離來規避討論年華老去、屍骨於死後會被蛆蟲腐化的恐怖現實;等到未來的某天,我擔心地不再是死後世界的輪迴報應,而是恐懼己身將隨世代替換而漸漸被世人遺忘的不安,那時,我才驀然驚覺死亡的腳步並非追隨時間淡化,而是逐步逼進,是再如何抗拒也無法適應的命運。

生老病死是生命常態,也是人類免不了的考驗,大多數人在遭遇此困境的當下是困惑、傷感、茫然失措的,就和《底片的真相》裡的蘿文〔Rowan〕一家一樣,誰都無法坦然面對親人驟逝的殘酷。

《底片的真相》藉由一張謎般的底片為起點,進而揭發破碎家庭隱含的心病,被人直指的傷口僅管殘破、血淋淋,但卻等同契機,間接引燃主角們跌至冰點的親子關係,幫助本該血濃於水的他們能夠重新找到定位。

在《底片的真相》中,陷入哀慟無法自拔的母親、規避責任離家出走的父親、幼小卻善良貼心的妹妹、堅強果敢的主角蘿文代表各自心境寫照,或許他/她的身分立場和你相反、反應做法也截然不同,但在暗潮洶湧的檯面下,不變地是遺留人間的倖存者態度,他們努力設法生存、想方設法當個無所畏懼的勇者,但無論男女老幼、當事者或旁觀者,只要是人,我們遲早都得面臨深愛的人早我們一步率先離去的痛苦,只要是人,我們都無法忍受結局猝不及防到來、幸福突兀墜落的寂寞,但是,在篇章寫下句點的同時,人們卻也開始習慣與悲傷共處,學會放手的用意是不得不,也是不能不的真諦。這並非逃避,而是給自己一個釋懷的出口,一份擁抱希望的禮物。

 

引申閱讀:

 

arrow
arrow

    起司貝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