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姆昌德《印度漂鳥》 書名:印度漂鳥:印度說故事大師─普列姆昌德的天上人間

 譯自:The best Short Stories of Premchand 2

 作者:普列姆昌德〔Munshi Premchand , 1880-1936〕

 譯者:劉安武

 類型:文學

 出版:柿子文化│2013年03月06日

 連結:博客來

 不負責任の私人評分表:「打發時間」★★★

 

文/起司貝果

如欲轉載、引用請先告知且註明出處和作者。嚴禁鑿盜圖文,違者必究。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 Urbu:烏爾都語,混和波斯與多種印度方言而成的一種典雅語言,多用於書寫。
  • 印度習俗是女兒出嫁要準備一大筆嫁妝送給男方。送的禮越多,女方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因此,印度人一旦家裡生了一個女兒,就要為女兒籌集一大筆錢,若添了一個兒子,那就是多了一個發財機會。這種重男輕女的習俗影響了印度人的生育觀。

 

感謝柿子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 灰白色處即涉及重大劇情內容,其餘皆可安心觀看服用 ※

對於印度,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不外乎是人口眾多、宗教多元、階級分明以及貧富差距,而素有印度「小說之王」美譽的普列姆昌德在《印度漂鳥》裡警示的,即是這類觸及社會議題的短篇寓言,闡明了人類自私自利與善良敦厚的一面。

我們都耳聞過聖雄甘地的非暴力抗爭,也知道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衝突對立,但對於種性制度所引發的各種不平等待遇,如果不是身在其中的人,恐怕也只能心領卻無法意會。

藉由《印度漂鳥》的二十七則小故事,作者以批判又富有深意的角度去臨摹生活於印度枷鎖中的各式小人物。他們的七情六慾、生活秩序都與文化制度息息相關。社會灌溉他們人有低賤高貴之分的思想,隸屬最高等的婆羅門貴族就能欺凌低種性出生的賤民;父母教導孩子男尊女卑的觀念,他們就以歧視的目光去對待守寡、離婚或沒有法定地位的婦女、少女。

在外人眼中,印度或許是一個以父權和金錢衡量個人價值的社會。很醜陋沒錯,但卻也異常現實。

這些陋習在廢除嚴格的階級制度後有沒有獲得改善我不清楚,但終究仍抹滅不了巨大鴻溝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所以才導致迄今印度人口性別比例失衡,女子遭受家暴、強姦、墮胎的境遇時有所聞。像是書中童婚的盛行與門第禁戀的描繪就讓我聯想到多年前曾看過的兩部電影──《禍水》〔Water〕與《雨季將至》〔Before the Rains〕:前者談的是兒童寡婦的悲哀,後者則是不倫戀與通姦罪名所帶來的慘痛教訓。不管是身分懸殊還是信仰習俗所帶來的悲劇,兩者都有濃厚的異族風情與民族意識的覺醒。

而拜無遠弗屆的的媒體渲染之賜,現今起司貝果才能經由位居電影產量第一的寶萊塢多多認識印度這個遙遠的國家。雖然有時以唱跳歡樂為主的印度片難免會美化其中生活型態,但仍有幾部值得人省思的佳作留世,就好比說表達教育意義的《三個傻瓜》〔3 Idiots〕和《心中的小星星》〔Stars on Earth〕就曾讓我感動不已,或者是描述移民悲歌的《我的名字叫可汗》〔My Name Is Khan〕,以及關注生命意義的《三個大丈夫~花天走地~》〔You Won't Get to Live Life Twice〕也都蔚為話題、引人借鏡。

呃,好像扯遠了?好,讓我們回歸重點。

即使起司貝果印度文學看得不多,但也看過幾部深具指標的小說,包含榮獲英語小說界重要獎項曼布克獎的《白老虎》〔The White Tiger〕、《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或是極具戲劇張力的《Q&A》。

這些作品的共同點都是起用自出生貧苦或地位低落的人當主角,主在描述大環境對他們的迫害與欺壓。看這些人悲慘遭遇的時候,我的心情大抵是難過、不解的,因為出生於自由的台灣,我確實很難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因為身上的血脈或無可抗拒的命運,就得遭受他人(親人)如此殘酷的對待。

和阿拉伯的經典著作《一千零一夜》類似,《印度漂鳥》也很適合拿來當成人床邊讀物。它冷冽的筆調中又帶點人道關懷,非常具有寓教於樂的效果。如果是喜歡這類作品的人,其實也不妨參考鍾芭.拉希莉的《陌生的土地》〔Unaccustomed Earth〕和《醫生的翻譯員》〔Interpreter of Maladies〕,能讓你嘗遍更多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態。

 

延伸閱讀:無

 

arrow
arrow

    起司貝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