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澤《秘河》 書名:秘河

 另譯:In the Abysm of Time

 作者:徐嘉澤

 類型:文學

 出版:大塊文化│2013年01月25日

 連結:博客來 

 不負責任の私人評分表:「普普通通」★★☆

 

 

文/起司貝果

如欲轉載、引用請先告知且註明出處和作者。嚴禁鑿盜圖文,違者必究。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 二二八事件發生於民國三十六年二月底,是台灣大規模民眾反抗政府及遭到血腥鎮壓、屠殺的喋血事件。事情起因於台北市的一件私菸查緝血案,其後引爆的請願、示威、罷工活動等衝突讓示威民眾遭到公署衛兵開槍射擊,也造成後期多數反抗分子被捕殺的悲劇。從治安事件演變為社會運動的二二八事件原因眾多,大多是因政府貪腐、省籍衝突、通貨膨脹與失業問題所釀成民怨,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深遠,現已成了台灣獨立運動的啟蒙代稱。
  • 白色恐怖〔White Terror一詞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由於內戰,反共的俄國「白軍」對敵手布爾什維克的「紅軍」形容為殘忍暴虐,才讓原本在沙俄時代代表皇室顏色的白色成為一種迫害的象徵。

 

 感謝 大塊文化〈大塊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 灰白色處即涉及重大劇情內容,其餘皆可安心觀看服用 ※

《秘河》與日本直木獎賞得主角田光代的《空中庭園》類似,都是以家人心中深藏的秘密為出發點,來帶出他們不可告人的一面。只不過,比起《空中庭園》裡猜忌、懷疑充斥的寫實陰暗,偏為魔幻鬼神風格的《秘河》筆觸甚至可說是帶著淡淡的溫柔,讓人不會看得很沉重。

兩者的寫作手法都是將每篇分成段落,以各一主角的觀點來帶出家族祖孫三代的愛恨情仇。雖然書寫台灣的《秘河》與我文化、認知較為相近,地土也極為熟悉,但讀起來,起司貝果卻覺得《空中庭園》更能渲染人心,將情緒醞釀在心底。

以兒子、女兒、母親、父親、奶奶視點輪流交替的《秘河》共有十七個章節,前面十五個篇章緊扣住核心,讓我們了解到這一家子的習性、背景和心境。而後頭的兩則小故事雖然不能說是重點,但大抵上和劇情也算相關,讓人能更理解其他角色設定。

基本上,篇幅佔據不長的《秘河》開頭步調較為緩慢,這是為了讓我們了解到這家族彼此間的糾葛關係,關於父親身為私生子的苦楚、媽媽外遇的不安於室、兒子叛逆的出櫃宣言、女兒出家修行當尼姑決絕,以及奶奶對日本愛人眷戀不捨的情緒.....。直到後面,整個故事才能算稍微緊湊,此時,聚焦在同一件事上的情感也就慢慢連結起來了。

《秘河》是關於鬼魂的故事,是譬喻,也是事實。除了死去卻徘徊人間的亡者外,書裡活著的人也都深陷在痛苦、憤懣與不被理解的泥淖中,就像是孤苦飄盪的鬼魂,覺得自己被排擠於外界,沒人能懂他們內心的寂寞。

其實,徐嘉澤上一個作品《下一個天亮》和今次的《秘河》有著很多共同點,都是以五個人老中青為單一主角,接續以自己的視點交叉帶出故事內容。裡頭同樣都有家族秘辛、同性戀、無疾而終的癡戀等等。不過相比之下,它們的格局卻大為不同,前者《下一個天亮》較寬廣,寫的議題也更多,比如說就有涉及美麗島事件、八八風災、二二八事件、反美濃水庫、反樂生迫遷,時間亦跨及了日據時期、戒嚴和白色恐怖時期,關於政治迫害、同志、霸凌、剝削勞工的議題皆充滿濃厚的人道關懷。與之相反的《秘河》則凝聚在「愛」這個詞彙上,專攻對親人、愛人、亡者的思憶描繪。

雖然兩本書的主角都面臨了難關,但藉著對秘密的不同作為:一個藉由掩蓋守護家庭,一個透過釋放擁抱家人。在一外一內間,血脈相承的意義也延續了下去。

 

延伸閱讀:無

 

arrow
arrow

    起司貝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