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約翰.葛林《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譯自:The Fault in Our Stars

 作者:約翰.葛林〔John Green , 1977─〕

 譯者:黃涓芳

 類型:文學

 出版:尖端│2013年04月09日

 連結:博客來讀冊生活

 總結:不是勵志作品,主要在談罹癌已久之人的生活。

 不負責任の私人評分表:「打發時間」★★★

 

文/起司貝果

如欲轉載、引用請先告知且註明出處和作者。嚴禁鑿盜圖文,違者必究。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 癌症一詞源自希臘文καρκίνωμα,是因為DNA突變或遺傳自缺陷基因,導致控制細胞分裂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會局部侵入週遭正常組織或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可分為良性或惡性腫瘤。現今,癌症已成開發國家中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感謝 尖端私邀試讀

 

※ 灰白色處即涉及重大劇情內容,其餘皆可安心觀看服用 ※

英國詩人約翰.唐恩〔John Donne〕的聖詩《Death Be Not Proud》裡,有一段話是這麼描述死神的:「One short sleep past, wee wake eternally,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 death, thou shalt die.」(中譯:在短暫歇眠之後,醒來即已成就永生,屆時,死亡將不復存在,而死亡,你將逝去。);這短短數字不僅是貫穿《心靈病房》〔Wit〕意旨的一首十四行名詩,也是片末女主角艾瑪湯普遜〔Emma Thompson〕的最後一句對白。

為什麼提起這首詩?理由除了詩詞隱含的哲學思辨很是迷人以外,《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和《心靈病房》一樣,都是以罹癌人士當主角的故事,只不過,相較於後者著重思考生命價值的心境轉折,《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對「死亡」鏤刻在生者心上的重量著墨較深,而這部分傷痕則根自於人類天性──我們對所愛之人的不捨和眷戀。

這份情感之所以兩難,是因它讓我們懷藏勇氣能面對別離,但卻無法跨越生死帶來的傷害。

書中主角海瑟.葛蕾絲.蘭卡斯正是由於這份體悟,封鎖情感、不願與人過度親近。然而,從十三歲起就被寫入死神名單,遭醫生診斷出甲狀腺癌的荳蔻少女即使再如何避免於他人身上製造死傷,卻也不敵愛神之箭。在煩躁、一成不變與疾病抗爭的日子中,她遇上了罹患骨肉瘤、腿部被迫截肢的十七歲少年奧古斯都。命運的無情作弄下,儘管倆人相知相戀,但死亡的腳步卻也逐步逼近……。

和前些日子看的《奇蹟年代》〔The Age of Miracles〕類似,《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也是以青少年視角出發,充滿時不我予的無奈。

當末日降臨時,人類的慣常生活會有甚麼影響?《奇蹟年代》以大家共有的災難為引,帶出身處末日下的煎熬,除了體能適應,還有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而《生命中的美好缺憾》與大環境無關,作者將無可救藥的癌細胞引爆於體內,有患者自身才能體會的深切惶恐,和旁人無能為力的哀傷。

無法判斷由大眾或個體激起的恐慌哪個讓人比較不寂寥,但充斥恐懼和不安的世界,我想都沒人可接受。

獨處是一種調劑品,但卻沒人能真心喜歡全然的孤獨,然而,疾病卻是專司活在孤單氛圍中的一種負面能量。不管外者再怎麼能理解苦痛,病人都是孤獨的存在。這是不爭事實,很殘酷,也很實在。

少了成熟大人對死亡的了悟和見解,《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以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年為主角,讓人明白死亡對誰而言都不是那麼特別,但卻同樣難以釋懷。

當「離開」兩字不再位於遙遠未來,而是下一秒即將發生的危機,身為當事者,該如何面對這課題?那親友呢?他們又該怎麼放下傷痛扶持對方?作者不以批判或煽情的口吻述說悲傷情節,僅以兩位生命自然交和、相互衝擊的青少年當畫布,淡然描繪平凡人生中的生活點滴。

他們和一般人無異,會想掌控自己生活,希望能自由自在大聲哭泣嘶吼、瘋狂擁抱熱吻深愛的人。貪心是人之常情,渴望擁有更多幸福的他們亦沒有錯,只是,這些奢侈願望卻只是徒增悲劇籌碼,更加壯大死亡的殺傷力。

「死者為大」這句俗諺是流傳已久的一句古話,也代表著死亡會將亡者美化。因此,在悼詞和追思會中,你時常會聽聞致哀者對將蓋棺入土之人的溢美之詞,即使這些人可能與死者僅有一面之緣,甚或,只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但死神似乎賦予了我們這樣的權利,讓人得以忽視他們生前的醜陋與不堪。

身處支持團員不斷更迭的場所裡,那種心情是苦悶而不快樂的。每當看著上一秒才和你闡述人生的病患,下一秒就蒙死神召喚、徒留一席空位,那樣的感受更是絕望、徬徨加乘。身邊的人來來去去,甚麼時候會換到自己?這時,連爭逐倖存名額似乎變得理性合理,因為誰也不想放棄生命,成為死神的手下敗將。身為一個健康讀者,起司貝果很幸運自己不必遭受如此透徹心扉的苦難就能懂得其中的複雜心情。

在《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中,約翰.葛林站在癌症病人的角度,側寫他們所忍受的真實苦痛,你看到的形象,並非是勇敢抗癌鬥士的無畏堅毅,而是他們面對死亡不公所產生的憤怒和困惑。其實,這些生病的人和我們老年可能得適應的困境相同,都得承受力不從心、無法自理,以及自尊遭到剝奪的時候。

脆弱很讓人難堪沒錯,諷刺又讓你遭人譏笑,但只要看著稍縱即逝的機會,你就會明白在有限時間裡,誰也無法逃脫被現實傷害。

其實,後悔要比被世人遺忘來得更為簡單、快速,它表示著人生無法倒帶重播的意義。

但願,我還能抓住這選擇。

 

我和這間房間裡的其他人一樣,將繼續累積愛與喪失的經驗,而他則不會。對我來說,這是最後也是真正無法忍受的悲劇。

 

引申閱讀:《奇蹟年代》適應,才能存活下去 

 

arrow
arrow

    起司貝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