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東直己〔あづま なおみ , 1956─〕
譯者:阿夜
類型:推理
出版:獨步文化│2014年03月01日
總結:每一個人物都極有特色,氣氛詼諧令人莞爾,卻也暗藏陰鬱之氣。
不負責任の私人評分表:「精彩萬分」★★★★
文/起司貝果
如欲轉載、引用請先告知且註明出處和作者。嚴禁鑿盜圖文,違者必究。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
冷硬派〔Hard-boiled〕,為推理小說裡其中一種支別,原為形容一次大戰時受過磨練的部隊軍人,後用以指稱冷酷而作風強硬的偵探/刑警角色,主要特點為硬漢精神,描寫的動作場面也較多,尤其對一九四○年代成型的黑色電影引響甚鉅。
-
早期代表作家包括雷蒙.錢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達許.漢密特〔Samuel Dashiell Hammett〕與米基.史畢蘭〔Mickey Spillane〕等人。
※ 灰白色處即涉及重大劇情內容,其餘皆可安心觀看服用 ※
看過不少以偵探為主的推理小說,諸如鋼鐵如冰的鐵錚錚漢子、背負沉重過去的憂鬱刑警,抑或擅長掌握情報的紈褲子弟、像心理醫生般傾聽的滄桑男子等,其中,我最欣賞的莫過於對是非黑白自有一套原則,表面強悍但內心柔軟,會特別保護弱者的冷硬派為代表。
即便這起源於美國的類別已自成一個龐大派系,但在日本小說範疇仍屬稀有動物,眾人熟知的,應該是深陷於東京歌舞伎町濁流中的──《新宿鮫》。撇開此不談,這些剽悍柔情的男主角們通常都很有自我鮮明特色,像是鎮守於洛杉磯,打擊犯罪不留餘力的火爆探長「哈瑞鮑許」,或是丹尼斯.勒翰筆下執著於真相的「派崔克.肯錫」,他們那越挫越勇的姿態,和永不言敗的正義感在我眼裡著實都極具魅力,必要時,這些人選擇以暴制暴的手段,去對抗不公的體制、敗壞的道德、淪喪的人性等種種作為,還會讓你忍不住大聲喝采,說「幹得好啊!」,本書的「薄野偵探」顯然就隸屬後者:外表看似不牢靠,但卻另有一番實力。
坦言說,初始我有點擔心《泡BAR偵探:打來酒吧的電話》會不會是像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園」那類性質的產物,因為這寫了快十本,還躍上電視台、頂著暢銷旗幟的系列作不僅主打社會邊緣人,連靈魂人物也同樣驚人地相像──皆是不務正業的私家偵探。況且,從《泡BAR偵探:打來酒吧的電話》的地理背景設在象徵冷冽國度的北海道札幌、日本著名的三大紅燈區──薄野〔すすきの、ススキノ〕──這點來看,就覺得風格可能會是永無止盡的憂傷。
並不是說我不喜歡陰沉至極的作品,反之,我還挺喜歡這種描繪人心陰險的部分,但「池袋西口公園」裡半大不小的真島誠,就真的恰恰無法讓我坦率地有情竇初開的感覺,總而言之,挑嘴的起司貝果就是稍嫌口味淡薄了點,不過,最令人訝異地是,除了對《泡BAR偵探:打來酒吧的電話》明顯錯估情勢外,閱讀期間我竟還不時昂揚嘴角,懷藏妙不可言的喜悅!我想,這得歸功於作者在悲哀殘酷的社會案件背後,巧妙安插打諢插科的笑料之故,讓人不會只顧兀自沉浸在街頭、酒吧、黑暗邊緣探查情報時的惆悵裡,反而又多了份擅於自我解嘲的幽默感。而這點吐槽功力,在充斥黑暗暗殺、右翼組織、拔釘戶陰影與謀殺脅迫中則是很有意義的,不僅能適時調劑讀者針對劇情慘澹遭遇所帶來的壓力,還讓人對主角有股無以言明的親切感。
話說回來,東直己在日本雖然有著超高人氣頭銜,但對臺灣市場來說,她應該還算是個很陌生的作家,若不是前陣子集結日、韓人氣電影的復仇影展〔Revenge Film Festival〕上映,恐怕我對《泡BAR偵探:打來酒吧的電話》有被改編成《札幌婚殺事件》〔Phone Call to the Bar〕一事,甚至連對思考「東直己是何許人也」這記憶都不會存有半丁點印象。縱然沒看過翻拍後的影視作品,但我對原著卻很是喜歡,從剛開始以第一人稱登場於「KELLER OHATA」酒吧的懸疑鋪陳就很吸引人。
故事是這麼說的,某天,「我」接到一名陌生女子來電,她不由分說地就下達一道指令,強硬要本人到表面正派經營的事務所,跟不熟識的社長問出:「去年的八月二十一日晚上,刈田人在哪裡?」──這句宛若謎語般的問句,並觀察其反應。即使內心警鈴大作,但擁有無可救藥好奇心的「我」仍是接受這項委實怪哉的委託,從這裡,就可看出主角複雜矛盾又討人喜歡的性格:明明畏懼衝突卻挺身而出、儘管直覺敏銳又愛偏往火裡跳,這些生動的描述和人物間自然暨有趣的互動,都是《泡BAR偵探:打來酒吧的電話》優點之一,而我對這種被揍時還不忘甩嘴皮子,笑看人生的角色還真是沒輒。
其實,在跟著主角實際明查暗訪之際,你會發覺《泡BAR偵探:打來酒吧的電話》的謎底並不難懂,甚至從字裡行間或出版社所下的標題中,就能大概猜中是怎麼一回事,但這些預知的過程並不會減損它好看的程度,只是讓人很期待東直己其他作品,能在台灣被陸續引進上市!
究竟「薄野萬事代辦公司」還會出現什麼棘手案件呢?就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輕忽是最大的敵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