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為兩個故事線進行的《16號公寓》和《小陌生人》相同,主軸都反覆環繞著一棟破敗、衰頹的豪門宅邸。相較於後者裡隱晦的「疑心生暗鬼」,《16號公寓》反而大方告訴你,這棟坐落在倫敦騎士橋地區黃金地段的高級公寓就是不對勁!不僅讓人求助無門,還有進無出。

隨著美國女繼承人追查逝世姨婆日記的秘密,和晚班警衛被靈異事件騷擾糾纏的片段相互交錯,關於巴靈頓大樓的過去也逐漸浮出水面.....。

說來,《16號公寓》沒有峰迴路轉的劇情,但在臨摹畫面和帶動上卻很出色,生動地讓我聯想到多部曾看過的電影作品,如改編自史蒂芬金同名小說的《鬼店》、《1408》,還有在二○一年賣座的鬼片《陰兒房》等等。

無論戲裡主角是出於自願或被動跳入陷阱,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擁有一棟美輪美奐卻鬧鬼的房子。

每當外來者入侵這些令人不寒而慄的森魅宅邸時,夢想中的美好家園不再,反而鬼影幢幢引人發毛,不時出現的超自然現象逼得主人翁們不斷心想:自己看見的,到底是無聊幻想還是其來有自的事情真相?進而一步步逼迫他們陷入深深的絕望中。

我想,看不見的事物之所以嚇人,正是由於你「無法肯定」。你沒辦法肯定他們不存在,也無法否認,於是無窮、豐沛的想像力自行製造恐慌,讓我們更加畏懼這些難以解釋的神秘現象。

有別於電影被動接受資訊的狀態,看小說最需要的就是主動進擊。讀者最需要地,是有豐饒的幻想力,讓文字躍於紙上,將畫面栩栩如生重視於眼前。而其中,最讓我感到實踐有困難度的是恐怖和奇幻小說,畢竟,它們都是建構在非現實上,更需要我們去投入情緒。如果此時,作者氣氛營造的不好,就容易讓人產生置身事外的隔閡,一旦以冷眼旁觀的角度出發,這個故事就算是失敗、被判出局了。

不得不說,《16號公寓》的情境醞釀確實是不錯,讓起司貝果能跟著主角在幽閉的空間內,感覺下陷床榻的觸感與不安,並恐懼於陰森的角落、鏡子內,似乎有甚麼正蠢蠢欲動.....。

除了上述帶來的毛骨悚然外,我最感到有意思地是賽斯陷入癲狂的過程。根據故事描述,因為層出不窮的醜陋影像,平常外表普通也不過的凡人,在他眼裡都成了有著畸形身軀和怪誕面貌的蠕動生物,讓他活得苦不堪言,也怕得足不出戶。

這種得以窺見萬物真實樣貌的設計,和香港電影《神探》與早慧天才乙一的作品《暗黑童話》類似,都在暗指人內心裡的鬼。

到底是人還鬼恐怖呢?也許答案不言自明。

 

地獄是不是人滿為患,以致他們重返人間?

 



 

延伸閱讀

 

第2頁|全文共2頁
arrow
arrow

    起司貝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