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片名:9th Company
原文片名:9 rota
年份:2005
國家:芬蘭∕俄羅斯∕烏克蘭
類型:劇情∕戰爭∕歷史
片長:139 Min
簡介:熱血少年從容赴軍,遭遇攻擊孤立無援。
IMDB:7.3
預告:YouTube
在人類史上,著名的戰爭很多,進代的就有韓戰、越戰和美蘇冷戰。而【第九連隊】(9th Company)的時空背景則架設在1979年,源由蘇聯入侵阿富汗事件,而開始長達十年的阿富汗戰爭。
俄羅斯的電影筆者看得不多,總是還停留在非常人所能接受的範圍。所謂的非常人不是布袋戲裡非常女的親戚,而是指可以接受怪異片或是影展片的人。對於看慣好萊塢娛樂片的觀眾,就請乖乖的恪守崗位,免得整片的導演、演員、編劇都淪為你洩憤的對象。
筆者第一次接受的俄羅斯電影,是具有獨特視覺效果的【決戰夜】(Night Watch),其後的系列作品【日巡者】(Day Watch)還一直提不起勁去碰。不過,倒是禁不起好奇心,去找了盧基揚年科(СергейЛукьяненко)的原著來看,現只看了四部曲中《夜巡者》(Ночнойдозор)和《日巡者》(ДневнойДозор),也就是已上映的那兩部電影。
在經過【決戰夜】的淬煉後,我第二次選擇的是翻拍作品【12怒漢:大審判】(12),取代了電影特效,電影裡充滿了濃濃人性思考。再後來,和這些八竿子打不著邊的,我看了奇幻愛情的【我的人魚女友】(The Mermaid),與眾不同到還能讓我感到悲傷。
總之,擷取我以前的經驗,自然而然會把俄羅斯電影歸屬於風格特殊那類。而【第九連隊】就像一杯不具名的咖啡一樣,剛開始你無法從外在觀感判斷它是屬於哪一類的,只看的到一片濃黑,要等到入喉後,你才能知道這是否是你所期待的藍山咖啡。每個人能從中體會到東西都不盡相同,或許你覺得它偏苦澀,或許你從此喜歡上也不一定
【第九連隊】的前半部主要在刻劃軍人的訓練過程,這期間不僅要練體力、比耐力,還時不時要被訓練官給折磨。除了對戰場的恐懼,在軍營裡面的刻苦生活,更是考驗新進子弟兵精神與毅力的時候。說到新生訓練的寫實黑暗面,筆者首推大導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 , 1928–1999〕的作品【金甲部隊】(Full Metal Jacket),裡面在軍人訓練的層面於當代電影中,被詳述的極為深刻。然而,【第九連隊】不是要和前述大作相比。而是在這些年輕人經過磨難後,有人起了退兵的念頭,但在國家存亡之際,被徵招入伍是項義務。不管退兵理由是因為家庭還是受不了嚴苛的軍旅生活,在同儕壓力下,選擇逃避似乎是個懦夫。然而,在這念頭之後。服役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國家、兵餉還是榮譽?那戰爭又算什麼?想要打擊恐怖主義或保家衛國?
台灣現階段採取徵兵制,在民國104年後就要採取全面的募兵制。除了自願役以外,我相信許多人當兵並非出於意願,因為筆者就多次聽周遭朋友提過,當兵是浪費時間、沒有意義的事,如果可以的話都不會選擇這條道路。
在此,不是想做任何評斷。只是讓我想到,何謂國民義務的嚴肅議題。我從前看過一本齊格飛‧藍茨〔Siegfried Lenz〕所寫的《德語課》(Deutschstunde)的書,內容就是針對德意志帝國何謂「履行職責」思想的探討。
回到主題上來,在電影的後半部,這些年輕人被派往阿富汗執行任務,駐守在“Hill 3234”上時,卻突遇阿富汗武裝份子的攻擊。在戰場的無情殺戮下,許多同袍陣亡,援兵卻遲遲未到來,想撤離卻沒有上級命令,所以造成進退兩難的局面。
俗話說“軍令如山”,軍人的天性就是服從上級命令,即使他要你做的事情會危及到生命,還是得要咬牙撐住。2007年有上映一部【前陷風暴】(Beaufort),電影在描述面對軍令與道德間的掙扎比【第九連隊】來得更深入。
這樣說來,【第九連隊】好像處處比不上別人,的確,如果硬要說的話,它在某些方面還有明顯缺失。但真正讓我加分的,而是在於男主角最後說的那串對白。
其實,在很多時後,我們都只是一種工具。可以成為讓壽星開心的朋友,可以化身傾聽心事的優質家人,當然也可以淪為取得勝利的一種手段。
到最後,只剩你記得那些往事,沒人會緬懷的那些往事。
欲看【第九連隊】前の小心叮嚀
◎ 這部片重點不在戰爭場面
◎ 不用過於期待特效
◎ 能思考戰爭和軍人間的相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