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自:Thanks for the Memories
作者:西西莉雅.艾亨〔Cecelia Ahern , 1981─〕
譯者:呂奕欣
類型:愛情
出版:春光│2014年01月04日
總結:親情刻劃比愛情來得有說服力。
不負責任の私人評分表:「不上不下」★★☆
文/起司貝果
如欲轉載、引用請先告知且註明出處和作者。嚴禁鑿盜圖文,違者必究。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
既視感〔Déjà vu〕,又稱幻覺記憶,是指人類在現實環境中,突然感到自己「曾於某處親歷某過畫面或者經歷一些事情」的感覺。此現象在記憶或認知科學都有理論。
※ 灰白色處即涉及重大劇情內容,其餘皆可安心觀看服用 ※
你曾有過對某些場景感到似曾相識的時候嗎?或是那個人你明明陌生,卻有種熟稔的親切?《真愛陌生人》裡的女主角──喬依絲,在遭遇意外流產的打擊後就遇見了這宗怪事:茹素的她不僅在一夕之間懂得品嘗美酒紅肉,能流利地說出多國語言,更對本來一竅不通的藝術、建築史能如數家珍。最可怕地是,喬依絲腦海中不斷出現的陌生人生活片段,日夜反覆糾纏著思緒,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了,是身體出狀況還是因過度悲傷而精神崩潰,直到巧遇了客座教師賈斯丁,這一切如迷霧般的事件才漸漸清晰了起來.......。
其實捐贈人體某個部分,而能繼承對方記憶、習慣和個性的題材不算少見,在電影或是小說都曾有涉獵,只是這通常都具帶懸疑、驚悚或解謎性質,像之前起司貝果曾看過凱文.吉佛伊〔Kevin Guilfoile〕的一本《複製邪惡》〔Cast of Shadows〕,就描述了複製DNA的可能性。
現代的科學縱然進步,還是存有很多無法解釋的謎題,而《真愛陌生人》的故事基礎正扎根於人體奧祕的學說上,不過在這兒,它並沒有對「既視感」或是複雜難解的科學有所詮釋,很多內容,諸如男女主角歸源於血液的神奇連結,就只是被草草帶過,作者並沒有跟你說發生這些事的成因或理由,所以喜歡動腦思考、嚴格追求邏輯的人,不妨放寬心接受書本設定,不然肯定會落得太認真、嚴肅看待,而失去另一番閱讀樂趣的後果。
然而,在這樣子的假設上,《真愛陌生人》運用了浪漫的吸引力法則,來促成主角們欲拒還迎的戲劇張力,不斷讓讀者為他們究竟能不能在一起,何時可得知真相而牽腸掛肚,可惜地是,個人是認為賈斯丁性格塑造較不討喜,光對利他行為過於斤斤計較和愛碎碎念這點,就讓我覺得頗為糟糕。不過,我倒是很喜歡喬依絲和多年喪偶的父親的相處,有種溫暖又輕鬆的氛圍,讓人很期待他們的互動點滴,這是書裡的一大亮點。
此外,本劇的另一高潮應該就在於男女主角最後面臨抉擇的時候,到底是要去歌劇院見那名不知其名的捐贈者,還是一再錯過的心動對象?西西莉雅.艾亨同樣給予了很大難題。只是,本來我會更希望考驗兩人的這道關卡,能讓彼此正視到真正心意,但在書裡,似乎就沒有對這方面有較深入的剖析,所以起司貝果認為心靈交流少了點著墨,煞是可惜。
▍通常輕率的決定是錯的,而我們有時候在前進時,反而覺得自己在後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