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
作者:苦苓 , 1955─
類型:旅遊│散文
出版:時報文化│2013年04月22日
ISBN:9789571357508
總結:多在描繪對東莒的偏執狂戀,讓人清楚感受到那份熱情,進而興起遊性。
不負責任の私人評分表:「普普通通」★★☆
文/起司貝果
如欲轉載、引用請先告知且註明出處和作者。嚴禁鑿盜圖文,違者必究。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
莒光鄉位處馬祖列島的最南端,由東莒、西莒兩島所組成,共有五村二十一鄰。
※ 灰白色處即涉及重大劇情內容,其餘皆可安心觀看服用 ※
起司貝果是個步調緩慢的人,所以很能體會苦苓在《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中所說的「慢活」哲學,其中,最有感觸的,是他描述起在島嶼戀人東莒離島的生活點滴。這種理想的生活型態是天塌下來也不會受到影響的悠哉。有幸地,是我無需出海遠到馬祖就能在臺灣本島──台東找到與作者相似的情感。
時至今日,隨風搖曳的插秧稻穗和蔚藍天空彷彿還歷歷在目,但最令人難以忘情地,並非寬闊的田園或鬼斧神工造景,而是在旅途中,我所最能感受深刻,那種不受打擾且自在生活的迷人氛圍。
在大城市生活了個幾年,苦無機會培養閒適心情,卻始終對追求心靈平衡的自然步調心生嚮往。不諱言,我也確實幻想過幾次。正當我想像著畫面,沐浴於苦苓筆下古道崗哨、花草樹木的情境時,腦海不禁也清晰浮現了荒廢的離煙小徑和頹圯紅牆屋瓦的殘破。那帶點感傷、寂寞的影像是臺灣沒落小鎮隨處可見的模糊一隅。
我想,在這個陌生卻逐漸熟習的國土中,我所適應的並非在地文化,而是不管街市建築有多大急遽變化,未變的路人匆匆身影。在我眼中,那是一幅怎麼也參透不了的浮世繪。每當瞧見他們緊盯紅綠燈、手機螢幕,彷彿彼端有什麼正熱切等待的焦急模樣,我總覺得可惜。為什麼他們視而不見安全島上搖曳生姿的秋海棠?為什麼大家無法停下腳步欣賞被夕陽染上澄蜜色的無垠彩霞?
思及此,起司貝果忍不住回想起父母曾經提起也生活過的純樸年代。
他們說:由於臺灣早期生活機能不足,所以舉凡水、電、冰箱等現今家庭一應具備的設施,都極度缺乏,因此,即使是年齡尚小、不足十歲的小孩,也得早起去遠地的共用井挑水,再以腳代車不辭辛勞擔載回來。
當時,日子雖苦但民風卻很安定。在鄉下地方,家家戶戶僅需將門窗輕掩,不用鎖門也能高枕無憂呼呼大睡。這項壯舉,在現今強盜匪徒猖獗的社會上似乎很不可思議,但卻可以想見百姓安居樂業的風氣──不富裕,但卻很滿足,與苦苓在東莒鄉的體驗類似。
如今,生活在忙碌、擁擠的時代,科技的便利性讓我們無需出門就能知天下事,許多話不用親口說出就能即刻傳達。聚焦於人性層面的簡訊、電子信箱、Line等發明,都汲汲營營放眼在未來,但在此之外,又有多少人能鼎足「當下」?
有趣地是,先天習慣與他人有所往來的我們,在後天的幫助下省卻許多時間,大家減少與父母、朋友、同事、鄰居或陌生人的正面溝通、互動,但卻仍舊甚少留下與自己獨處的機會。
旅行的意義對每個人都稍有不同,無論是為了放鬆身心、追逐感官刺激,還是單純想見證不同的人、事、物,大家都有自己特殊的理由,但要像《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裡漫無目的、無需規劃的旅遊,真實案例的確不多,而要真正執行也不免令人心生退怯,不過,這大無畏的精神,也正是最讓我感到羨慕的地方。
最後,請容許我擅自篡改「魔鬼藏在細節中」這句名言,其實,最美麗的風景不一定要到外地尋找,它就存於人們生活的枝微末節當中。
▍沒有故事,再美也是空景;有了故事,這才叫做旅行。
延伸閱讀: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