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是一部探討教育本質的奧斯卡名片,在《尋找阿拉斯加》裡,雖然沒有與電影同樣,一位反對學校體制化教學,鼓勵學生去創造、追求不同體驗,對生命總充滿熱誠的老師角色,但其中給人的感慨卻是相似的。那是對於親密伙伴斷然離去的深刻自責和無法釋懷,亦攸關生死瞬息萬變的徒然傷感。
片中,飾演師者的羅賓威廉斯〔Robin McLaurim Williams〕,是一個教導英國詩歌文學的新潮老師,一反貴族學校裡盲從遵循的菁英紀律、榮譽,以發開放式的思想,對學生有所啟發,並促使他們勇於打破傳統,但這樣的他,其實卻也和《尋找阿拉斯加》中年少的學子無異,對引起的波瀾感到無能為力。我想,這也正是悲劇的力量,因為在死亡面前,人往往也最能取得平等的分配,並且毫無卑賤優劣、男女老少之分。
一個人消失的時候,沒有留下隻字片語對在乎他們的人而言,是件很殘忍的事,但這無非就和分手的道理一樣,儘管對方說出再冠冕堂皇或言之鑿鑿的理由,都只是在受傷的心再割裂開血淋淋的傷口,鮮少能幫疼痛減緩幾分。
對於《尋找阿拉斯加》的幾個要角來說,這口酸澀的滋味除了像苦酒,又添加幾許宛如毒藥的懊悔,讓人沉溺之中且苦思不解。其實,這部分描述在分明條理的章節中,不僅緊扣著主題,也時時藉由馬奎斯《迷宮中的將軍》,一個出自拉丁美洲革命家西蒙.玻利瓦〔Simón Bolívar〕的重要名言──該死,我該怎麼離開這座迷宮!──反覆出現。它所表明的,也是至今人們不斷追尋的課題。
該怎麼遠離哀慟或適應傷害?我們與生俱來、不願受傷的人性提出如此懇求,但現實總事與願違,迫使人們畢生與此鬥爭。
這座龐大的心之迷宮有沒有鎖可以解,我無法告訴你,但時時警惕自己在哀傷過後,記得尋找快樂的權利,是我始終莫忘、也不敢遺失的初衷。
▍離別總不能一直拖下去,在某個時間點就的摘下OK繃。雖然會痛,但這樣才能作個結束,得到解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