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以來,「基因工程」的題材在科幻小說裡屢見不鮮,在《複製邪惡》(Cast of Shadows)、《關鍵報告》(The Minority Report)、《基因賊》(The Gene Thieves)等同類型著作中都曾提及,也惹來許多道德爭議。如西元一九六二年,安東尼.伯吉斯〔John Anthony Burgess Wilson , 1917-1993〕的反烏托邦小說《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談的就是自由意志的極限:藉由剝除人類劣根性的治療計畫,以達成毫無犯罪的美好環境。

在書裡,主人翁亞歷克斯為虎作倀的行徑雖然極惡,但作者卻一反常態,反倒大大抨擊了社會體制「棄惡揚善」的理念,以人們都有選擇善惡的權利,給予眾人另一種反思。

不過罕見地是,《瘋人之女》的背景設定並不在上述萬物皆可能的未來世界,而是工業革命突飛猛進與道德偽善興盛的維多利亞時期〔Victorian era〕。

在當時,人民於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影響下,普遍養成注重名節、禮儀等繁文縟節的社交風氣。舉凡衣服服飾、瓷器傢俱到文化發展,隨處可見深刻的古典浪漫氛圍。

正處「日不落帝國」輝煌年代的英國倫敦,不但對女性有諸多限制,更形成男尊女卑的弱勢局面。在劇情安排中,雖然《瘋人之女》沒有女主角對女權仲衡的諸多描繪,但不被父親重視和遭人騷擾的經歷,讓她有別於嬌生慣養的大小姐,蘊含著巾幗不讓鬚眉的氣度。

在明快節奏和情境雙重感染下,作者成功讓讀者迷惑不安的情緒,直接掉入不知怪物蹤跡的人心惶惶。而栩栩如生的活體解剖與生命改造的詳實描述,在扭曲的價值觀推波助瀾下,令人打從心底發毛之餘,亦深深屈服於典型的哥德式黑暗風潮──恐懼與邪惡力量。

回頭來說,非法動物實驗確實很不人道沒錯,但我們現今所擁有的科技也是拜牠們犧牲所賜。

《瘋人之女》人造人的主幹,雖然早在四、五十年前,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 , 1928-1982經典名著《銀翼殺手》(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付梓出版時,就可窺見其一二。但就算它非劃時代作品,但活體手術、馴化獸性的敏感詞,還是隱隱讓我為人類扮演上帝之手的傲慢,而感到些許堪慮。

 

我以為自己很聰明,聰明到能夠看穿他操縱人心的手法;但我只聽得進去那些我想聽的話。

 



 

延伸閱讀

 

第2頁|全文共2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起司貝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